□文/張恒濤
??? 每次回老家看望父母,都要經(jīng)過夏津縣城,每次從那兒經(jīng)過,我都會想起過去的老縣城。
??? 我的老家離縣城很近,只有五六華里的路程,過去曾以五里鋪為名。小時候,父親在鎮(zhèn)農(nóng)機站當司機,有份不錯的收入,母親就經(jīng)常帶著我和弟弟到老縣城趕集逛店,所以我對老縣城很熟悉,其中的好多地方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溫馨難忘的回憶。
??? 老縣城的大十字街(就是我們所說的十字街口)是它的中心,也是全城地勢最高的地方,城中的重要建筑都分布在周圍。老縣城里的建筑主要是平房,間或有幾座樓房,高度也不會超過四層。
??? 百貨大樓就位于大十字街的東北角,雖名為大樓,實際上只有兩層,和現(xiàn)在的百貨大樓相比,真是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卻一直是我非常喜愛的地方,即使現(xiàn)在也初衷不改,因為在那兒我可以買到兒時魂牽夢縈日思夜念的人物撲克,像《水滸》撲克,《西游記》撲克,《紅樓夢》撲克……售貨員曾經(jīng)將《水滸》撲克裝裱在兩個大玻璃鏡框中,然后端端正正地掛在雪白的墻上,看上去煞是漂亮!一個個穿紅掛綠英姿颯爽的梁山好漢從撲克牌上飛下來,飛入我的眼簾,一直飛入我童年的夢中。
??? 文體部的售貨員中有一個女青年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她白白凈凈,體態(tài)微豐,時常穿著紫羅蘭色的上衣,眉宇間總有一段淡淡的憂愁,現(xiàn)在想來她并不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的女孩子,可不知為什么那時卻對她充滿好感,而且一直記得她的模樣,記得她姓潘。行文至此,我恍然大悟,之所以對這位潘姓女子深有印象,可能是因為那時接觸了好多潘姓美女,有真實的,也有虛構(gòu)的,有近在眼前的,也有遠在天邊的,如《水滸》中的潘金蓮、潘巧云,《楊家將》中的潘賽花,電影明星潘紅(那時她風華正茂),還有我的一位姓潘的女老師。
??? 由百貨大樓向東一二百米,就是我兒時的另一個天堂——新華書店。一進書店,我就會陶醉于那五顏六色琳瑯滿目的書籍中,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我那時最喜歡看的是小人書,也就是連環(huán)畫(用我們家鄉(xiāng)的方言說,叫“畫本”),我的很多歷史知識文學故事都是從那些幾寸見方花花綠綠的小本本上得來的,當然,花花綠綠只是封皮,里面的圖畫都是黑白的,可是這絲毫不會影響我看書的心情,而且讓我覺得撲鼻而來的油墨香才是書的真正味道。
??? 我還曾經(jīng)鬧過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笑話,就是將繁體的“武松別傳”錯看成了“武松別傅”,然后一直覺得這個名字不通順不地道,直到有一天發(fā)現(xiàn)了這個錯誤才一個人偷偷地啞然失笑。
??? 五六年級時,我“斥巨資”在書店買了一本明代杜堇的《水滸人物全圖》,一直保存到現(xiàn)在,而且至今對其情有獨鐘,愛不釋手。其實,這本畫冊的價值只有0.72元,但對于那時的我,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個小男孩來說,的的確確是一筆巨資了。
??? 書店中的兩個阿姨和那個潘姓女子一樣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她們一個年齡大些,一個年輕一些,但都很有氣質(zhì),一看就是城里人。她們經(jīng)常面帶微笑,宛如小城的一對姐妹花。
??? 從大十字街往南走一百米,你會在路西看到縣文化館。那是一個文化大院,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那兒最熱鬧的時候。在新春的氣氛中,大院里會搭起戲臺,上演老百姓們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百看不厭的呂劇劇目,而踩高蹺,敲架鼓,劃旱船,舞獅子的隊伍也都集合在這里。
??? 上午八九點鐘,陽光暖暖地照在人們臉上身上時,演出的隊伍就從文化館出發(fā),在縣城的大街上巡游,觀者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整個縣城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母親為了讓我和弟弟更好地感受這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往往早早在沿街的一個窗戶前找好位置,巡游開始時把我們倆抱到窗臺上,這樣,可以看得更遠更真切,那時,我非常羨慕那些可以站在屋頂或二樓陽臺上觀看演出的人,簡直羨慕得要死!
??? 踩高蹺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唐僧師徒,白青二蛇,許仙和老漁翁,他們的造型相當漂亮,幾乎囊括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多種顏色,我想,如果哪位國畫大師能用寫意手法創(chuàng)作一幅《正月十五看高蹺》,肯定會在美術(shù)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大十字街西面有一座老電影院,我在那兒看過《孔雀公主》那部電影,劇中的王子召樹屯是唐國強飾演的,那時的他英俊瀟灑風流倜儻,俘獲了無數(shù)少女的芳心,公主喃穆諾娜的飾演者是李秀明,她端莊美麗,高貴典雅,當時有多少鐘情少男為她傾倒??!看著他們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地在竹林中追逐嬉鬧,年少的我頓時萌生了要當演員的念頭。
??? 老縣城里最雄偉的建筑當數(shù)大十字街以北的人民劇院,那是一座俄羅斯風格的大樓,大概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蘇友好時期,它的頂端呈三角形,突出的尖角直插云天,頗有氣勢。農(nóng)歷十月縣城舉辦物資交流大會時是人民劇院最繁忙的日子,每天都有好多場演出,市級省級的劇團都曾光臨過。我就在那兒欣賞過京劇《白蛇后傳》,評劇《皇親國戚》,豫劇《小包公》,呂劇《王定寶借當》,河北梆子《竇娥冤》等一出出好戲。
??? 物資交流大會時的老縣城,其繁華熱鬧,擁擠喧囂絕對不亞于正月十五鬧元宵,寬寬的馬路兩邊搭滿了棚子,賣什么的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廣場上則有變魔術(shù)的,演雜技的,跑馬戲的,有時我想,老縣城的趕會大概可以和西方的狂歡節(jié)相媲美。我在跟母親趕會時,總會吃會上特有的美食:火燒合子。燒餅是長方形的,烤得又酥又軟,清香撲鼻,用刀從中間豁開,剛好能放兩個合子,合子是豬肉餡的,煎得金黃燦爛,幾乎流油,吃在口里,香酥綿軟,那種味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絕對是人間美味,可惜現(xiàn)在已經(jīng)吃不到了。
??? 回首往事,不覺已離開故鄉(xiāng)近二十年了,我已不是那個在老縣城跑來跑去的懵懂少年,老縣城也已在時間的流逝中改變了昔日的模樣。去年,顧長衛(wèi)的《孔雀》帶我領(lǐng)略了河南老縣城的風采,于是,我想,如果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創(chuàng)作一部以我心中的老縣城為背景的電影,讓它走進更多人的視野,留在更多人的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