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之水天上來,滄海桑田有遺篇。在249和315省道的十字路口往北1里,是白布張村,這里至今保留著一株古棗樹,它成了當?shù)厝宋臍v史的見證。
??? 明末清初,張姓先人來此定居,始名張家莊,與古城糜鎮(zhèn)隔水相望,廣覺寺的廟宇和佛塔也立在兩側(cè)。廣覺寺是“平昌八景”之一,贊美它的一首詩中寫道, “浮圖聳處與云齊,舍利光寒入望迷。風力漸消檐馬靜,月明遲上夜烏啼。數(shù)聲驚噪殘霞外,幾度飛歸積水西……”其中所指的烏鴉飛歸之地,就是張家莊的一片古樹林。
??? 古樹林是自然繁殖形成的,遍布荊棘,以野棗樹居多。它的來源與這一帶的地理地貌分不開。村子往北不遠是人稱“野豬坑”的澇洼地,其北沿兒是漢代的篤馬河,屬于黃河的一條支流。幾千年來,河水裹挾著泥沙流過,在多少次潰壩決堤后,漸漸把 “野豬坑”中原來的沼澤淤積抬高,變成了萬畝耕田。
??? 張家莊處在 “野豬坑”南岸,黃河水把上游的樹種漂來留在了這里。它們經(jīng)過物競天擇,繁衍生息,最終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的綠色家園。
??? 建村初期,正逢國家實施“重農(nóng)桑以足衣食,尚節(jié)儉以惜財力”的政策,對棗的經(jīng)營不征稅。經(jīng)過村人開墾管理,繁育栽培,這里發(fā)展成了品種豐富的棗林。
??? 那時大家常常用棗充饑,據(jù)說有一位愛食栆的長者,仙風道骨,鶴發(fā)童顏,尤其是他的胡須像白色的瀑布,令過往行人驚嘆不已,于是稱贊該村為 “白布張”。
??? 保護下來的那棵古棗樹,果實堪比 “樂陵金絲小棗”。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500多歲了,依然精神矍鑠,經(jīng)常用手語向造訪者說著古往今來的見聞……
□齊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