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破解錢地難題 做實增綠文章

我市建好造林用地保障“蓄水池”,開門搞綠化,攻堅造林任務——

破解錢地難題 做實增綠文章

京臺高速禹城段綠化造林現場

□本報記者 鄧靜 本報通訊員 劉群威

12月17日,在禹城市房寺鎮(zhèn)夏莊村,該市交投集團組織人員在潘莊引黃干渠周邊54畝地塊進行綠化栽植工作。潘莊引黃干渠禹城段是黃河大運河牽手工程生態(tài)廊道的一部分。生態(tài)廊道北起南運河德城區(qū)段,南至黃河齊河縣段,建設項目均沿引黃干渠,對凈化水質、涵養(yǎng)水源、保護堤壩意義重大。

搶抓樹木休眠后、大地封凍前短暫造林黃金期,在黃河大運河牽手工程生態(tài)廊道涉及的德城、禹城、平原、齊河、武城5個縣市區(qū)的項目區(qū),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奮戰(zhàn)在綠化施工一線,確保項目進展順利。

黃河大運河牽手工程生態(tài)廊道全長約130公里,打通這條綠色動脈并不容易,土地問題是難中之難。130公里沿線的建設區(qū)域涉及土地9100畝,由于不能占用耕地指標植樹造林,項目推進一度缺乏造林空間。

去年底,自然資源部、農業(yè)農村部等聯合發(fā)文,提出耕地“進出平衡”,即占用耕地進行綠化,必順統(tǒng)籌其他農用地或設施農用地等,將其整治為耕地,要求補足同等數量、同等質量的能長期穩(wěn)定利用的耕地。

相關政策既是防止耕地減少的創(chuàng)新之舉,也是對植樹造林、農業(yè)結構調整占用耕地的補救措施。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自2020年起,我市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耕地數量大幅增加,產生了較大數量的耕地“進出平衡”轉進指標,為生態(tài)廊道建設提供了造林用地“蓄水池”,造林“地從哪里出”問題迎刃而解。

最新林情統(tǒng)計顯示,目前,兩河牽手工程生態(tài)廊道已全部完成造林圖斑的實測放線,確定了造林模式和管護體制,植樹6000余畝。

入秋以來,以兩河牽手工程生態(tài)廊道和京臺高速兩側綠化為重點,在積極挖掘造林空間的同時,我市堅持開門搞綠化,以政府投入撬動社會資本方法,解決資金難題,全力推進全域增綠和森林質量提升工程。

京臺高速平原段綠化面積共500畝,其中200畝土地通過“進出平衡”方式調整為林業(yè)用地。如何解決政府種樹資金不足難題,同時杜絕“年年栽樹不見樹、政府重復投入”現象,平原縣探索了綠化用地“零地租”對外承包模式。政府以每年60余萬元的價格,流轉500畝土地,“零地租”轉包給中標企業(yè)高盛集團。雙方簽訂20年的承包合同,約定高盛集團按照先期政府確定的高標準規(guī)劃設計,負責相關綠化任務,確保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產生的經濟效益全部歸企業(yè)。

“‘零地租’對外承包模式實現了社會要綠、企業(yè)得利的雙贏效果。綠化企業(yè)可以降低成本,實現規(guī)模化經營效益。政府挑選出有實力、有積極性的企業(yè),保證項目高效運營,同時極大降低管、養(yǎng)、護的成本。”平原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李強說。

市自然資源局林業(yè)事業(yè)發(fā)展中心副主任王如剛介紹,除民企投資外,我市還探索了多級財政投入、部門帶動建設主題林、國有投資平臺投入、民間拍賣等模式,解決國土綠化中資金不足問題。

今春以來,以林長制責任落實為總抓手,我市全力破解土地、資金難題,統(tǒng)籌推動植樹造林、生態(tài)廊道建設、鄉(xiāng)村綠化美化、綠化提升工程等國土綠化工作,實現科學綠化、精準造林,完成春季綠化造林5.1萬畝,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10月份以來,積極開展秋冬季國土綠化工作,采用空天地一體結合深入挖掘國土綠化空間,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秋冬季綠化造林約2萬畝。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fā)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