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樹下的記憶

馬道海

有一回,我回老家探親,進了村后剛好路過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宅子,我下了車,想再好好地看一眼這個久別的老宅。

我的老宅子共六間土坯房,三間北房,三間南房。現(xiàn)在老宅子的房子早已沒有了,這里已建成大隊辦公室,辦公室門前建成了廣場。宅子的門前是一個很大的開闊地,自然形成的小廣場,小廣場南,東西大街路南是一個30米寬的大灣,這個灣和村子一樣長,足有一公里多,四米多深。

我從記事到八零年左右,灣里一直沒有斷過水,小時候,每年夏天下灣摸魚、游泳,這里是我們兒時的樂園。這個灣的北坡上綠樹成蔭,灣涯上有一口老甜水井,在甜水井的一旁有一棵大棗樹,這棵大棗樹是我對門鄰居二奶奶家的,樹徑有七八十公分,在樹的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洞,可能由于年久的原因,但并沒有影響樹的成長,樹的總高度有三層樓那么高,這棵大棗樹這些年來都枝繁葉茂。當棗快到成熟期的時候,你再看這棵大棗,長長的樹枝都被紅了半邊的棗壓得垂著頭,好似一個紅著臉、低著頭的羞嗒嗒的青春少女。在陽光下看,那閃閃發(fā)光的棗和那嬌嫩的樹葉子,你不會相信這是一棵真的棗樹,會以為這是哪位藝術大師用透明玻璃作的一個工藝品放在這里。這棵樹的棗甜就更沒說得了,當你把它放在口中時,用牙輕輕的一咬,就好似它在自爆。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我問過爺爺這棵樹多少年了,我爺爺告訴我說:“從我小記事時這棵樹就是這個樣子,現(xiàn)在還是這樣子”,爺爺是1903年生人,屈指算來,110多年前就是這樣子。

在八零年代前農村家庭沒有電器的時代,大棗樹下是我們納涼休閑的最好地方,這里留下了太多難以忘懷的故事…….

1979年3月份的某一天下午一點,在大棗樹下,村里的一群青年男女,敲鑼打鼓,熱鬧非凡,他們在這里做什么?原來中午大隊的大啦叭,早已喊了好多遍了,下午兩點在這里召開全村的社員大會,一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上級領導的指示精神;二是結合我們村的實際情況,將全面推行生產承包責任制,公布土地承包責任制管理辦法;三簽定《土地承包責任制合同書》。

隨著一聲“社員大會現(xiàn)在開始”,大喇叭傳出清脆的聲音,似那春雷呼喚著大地,傳遍了這塊土地的每個角落,十一屆三中全會文件的每個字符如春雨對人們訴說,我們要掙脫那些枷鎖,要在這塊祖祖輩輩生活的黃土地上創(chuàng)造我們的新生活。這次會議,簽署合同讓大家都覺得吃了定心丸,廣大的社員群眾都喜笑顏開,都說我們的日子有了盼頭,大家都堅定了大干一場的決心和信心。

這一年春天,我們?yōu)榇_保麥季的豐收,全村多方籌措資金4000多元,購買化肥3萬多斤,每畝小麥春季追肥80斤,確保了麥收前的“三水”使夏季小麥取得了大豐收,豐收更要處理好三個利益的關系,保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我們嚴格按照《土地承包責任制合同書》的有關規(guī)定,認真落實合同的相關內容,更進一步鼓起承包者的積極性,小麥的豐收也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為玉米的播種投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年夏種期間,在包村單位陵縣糧食局的大力支持下,每畝施底肥100斤豆餅、50斤化肥,為確保苗全苗壯,全部使用犁開溝的播種辦法,并全部更換購買了新的玉米優(yōu)良品種,在農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推廣密植種法,徹底改變那川“稀谷子,密高糧,棒子用那鋤杠量”的陳舊的種植觀念,嚴格按照科學種田的方式精管細管,及時的澆水。這一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米畝產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經農業(yè)部門的測產簽定平均畝產超千斤,引來全縣部分大隊來我村參觀,社員們看著自己的責任田,興高采烈,他們相信黨的好政策,相信科學種田,看著每棵玉米都豎著兩個大棒槌子從內心里樂得合不攏嘴。

1979年秋天10月份的一天的中午,大隊的大喇叭招呼道:“社員同志們請注意,經大隊黨支部研究決定,下午一點在大棗樹下召開村社員大會,主要內容:總結我村今年一年來的《土地承包責任制合同書》的執(zhí)行情況,表彰先進個人大會,請社員同志們準時到大棗樹下集合。

大會上宣布了那年《土地承包責任制合》執(zhí)行先進個人名單……共計15名,獲得一等獎三名,二等獎五名,三等獎七名,請一等獎獲得者上臺領獎,得獎金100元,小麥100斤,玉米200斤,并請馬家新給大家講一下獲獎感言,他激動地說不出話來,他說:“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我這個普通農民結束了為吃穿發(fā)愁的日子,我們今后也天天吃大白饅頭了,從今我們也冬有棉,夏有單,春秋兩季隨便穿,我們堅決跟黨走……”

今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已過去四十年了,這場偉大的政治變革,闖過一道道險灘,已將全國人民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衣食住行,思想觀念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我們的黨又帶領全國人民走在實現(xiàn)小康的大道上,可那1978年歷史的鐘聲仍然激蕩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心,難以平靜,那棵大棗樹下的鑼鼓聲仍在我們的耳邊不斷響起,傳達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大會的場境歷歷在目,那是永遠也抹不去的大棗樹下的記憶…….

德州新聞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wǎng)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wǎng)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