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份好人之星 孟召平,德州市政法工作干部

一分鐘救起三條人命

政法干警顯擔當傳大愛

——孟召平同志先進事跡

孟召平,男,漢族,山東青島人,1971年6月生人,1990年3月入伍,1992年7月入黨,2005年10月進入山東省政法機關工作。他參加工作32年,入黨30年,先后19次立功受獎,從人民子弟兵到政法干警,組織安排到哪里,他就在哪里發(fā)光發(fā)熱。

危急關頭,方顯英雄本色

5月9日上午,在德州市董子園景區(qū)發(fā)生驚險一幕,一輛電動三輪車失控突然沖進湖水,四名落水孩童命懸一線,正在附近的孟召平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他在危急時刻縱身一躍,一分鐘內(nèi)拼盡全力先后救起三名落水兒童,另外一名兒童也被岸邊群眾合力救上岸。救人之后,他帶著滿身的傷痛,拎著鞋子踉踉蹌蹌地悄然離去,只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他用一名黨員的初心,挽救了三個家庭,也溫暖了無數(shù)人的心,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央視新聞》官方微信、《山東新聞聯(lián)播》、《德州新聞聯(lián)播》等中央、省、市媒體進行了重點報道。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墮凌云之志。”見義勇為,是值得稱頌的時代精神,于災禍前挺身而出,在險境中施以援手,既是對社會正氣的弘揚,也是對英雄主義的傳承。孟召平正如是,所謂救人一命,善莫大焉,何況連救三人,其凡人善舉令人敬仰。

前路兇險,何來勇氣?孟召平回復斬釘截鐵:“沒想那么多,是一種本能?!边@種本能,源自對初心的守護和對善念的堅持。所謂初心,是“我是黨員我先上”的責任擔當,是“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是“沖在最險處站在最前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為民情懷。所謂善念,是對生命的敬畏和珍視,是關愛幼小的悲憫情懷,是點亮蒼穹的人性之光。這一切,正如孟召平所說,“作為黨員,作為退役軍人,作為政法干警,如果在人民群眾最困難時不沖上前,我感覺對不起自己的良心?!?/p>

除了勇氣,技巧同樣是成功救人的必備素養(yǎng)。孟召平面對多名同時落水的孩童,以人民警察的歷練和果敢,沉著冷靜,科學應對,實現(xiàn)成功營救。他在水中救援時,先救弱小的,再救較重的,先救距離近的,后救距離遠的;救援上岸后,第一時間對落水者緊急搶救,將孩子逐一放在腿上拍打控水……正是依靠這些在部隊練就的救援知識和技能,使得孟召平在生死一線時間,抓住了溺水搶救的”黃金時間”,最終挽回了三條鮮活的生命??梢?,救人也是一項技術活,急救常識的推廣普及不可或缺。唯有如此,遇到險情時才會從容冷靜不慌神,既可自救,又可救人。

所謂經(jīng)事才能成長,落水的四名孩童在懵懂之間經(jīng)歷了一場人生大考。由于事發(fā)太過突然,孩子們都受到了驚嚇。因此,及時到位的心理輔導尤為關鍵,孟召平對此的做法令人動容。他與孩子們促膝長談,溫情互動,幫助他們走出落水的陰霾,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孟爸爸”。不僅如此,孟召平還將自己獲得的見義勇為獎金,一部分捐給了“見義勇為基金會”,剩余的全部留給孩子們,鼓勵他們多讀好書,多行善事,多弘揚和傳播社會正能量,將來為國家和社會多做貢獻。最美一跳換來了深情擁抱,故事迎來了最暖心的注腳,并且未完待續(xù)。這番暖心舉動,無疑在孩子內(nèi)心播下了一粒粒善念的種子,不久后定會開出美麗的人性之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英雄就是一盞明燈,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孟召平的先進事跡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是對政法干警忠誠于黨的行動詮釋,對于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激發(fā)政法干警愛崗敬業(yè),凝聚民族復興澎湃力量,具有典型引領的積極作用。孟召平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用行動踐行人間大義;舍己為人,引人向善,用光輝的人格照亮世間暗影。用善行義舉,給周邊的人帶來了滿滿的感動與溫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征程增添了新的文明注腳和時代印記。

新時代呼喚新?lián)?,更需要榜樣引領。孟召平的先進事跡引發(fā)輿論紛紛點贊,大家表示要以榜樣為鏡,向先進看齊,在各自崗位上履職盡責,踐行初心使命,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讓點點螢火匯聚成浩瀚星河。

歲月崢嶸,鑄就向黨鐵心

事情的發(fā)生雖屬偶然,但英雄的壯舉卻是必然,探尋孟召平的成長之路,即可尋到答案。他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其父親從軍十余年,雖因疾病返鄉(xiāng),但父親時刻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勤勉工作,特別是老父親在六十歲高齡時,仍然被父老鄉(xiāng)親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大家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努力奮斗的精神,深深震撼了他,“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種子在他的內(nèi)心,不斷生根發(fā)芽。當他還只是一名初中生的時候,同學劉軍因身體原因,不能騎車上學,漫長的求學路成為橫亙在劉軍面前難以逾越的“天塹”。為了幫助劉軍圓上學夢,孟召平硬是用自己單薄的身軀,每日騎自行車接送劉軍上學,風雨無阻,這一接送就是三年!現(xiàn)在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從事“幸運草公益”工作的劉軍每每回想起自己的求學生涯,還熱淚盈眶,“沒有孟召平同學的幫助,我真不知該怎么辦,更不用談起現(xiàn)在從事的公益事業(yè),我要做好這份公益事業(yè),將這份愛心傳遞給更多的人,來感謝孟召平同學對我的幫助?!?/p>

1990年,孟召平投筆從戎、參軍入伍,16年的軍旅生涯,他積極向組織靠攏,同年兵中第一個入黨,第一個提干,從戰(zhàn)士到班長、排長、連長、參謀等,多崗位的力量,鍛造了他堅毅剛強,勇挑重擔的工作作風,更淬煉了他鐵心向黨,勇往直前的戰(zhàn)斗精神。1993年,孟召平在原第54集團軍某基層連隊服役,當時在連隊任戰(zhàn)斗班班長職務,在一次連隊組織的實彈射擊任務中,孟召平受命負責最具危險性的報靶、檢靶任務。當時的信息化條件比較落后,在射擊時和檢靶報靶時主要是依靠哨音信號來指揮,在實彈射擊時,通常哨音為“嘟嘟嘟”連續(xù)而緊湊聲音,此時,負責報靶的戰(zhàn)士要在靶壕內(nèi)進行隱蔽,堅決不能有任何閃失,當檢靶時需要靶壕內(nèi)戰(zhàn)士爬出靶壕進行檢靶,通常指揮哨音為“嘟、嘟、嘟”三個有間隔的長音。盡管在執(zhí)行這樣特殊而危險的任務前,進行了專業(yè)培訓,而在具體任務中,班內(nèi)一名新戰(zhàn)士由于是第一次執(zhí)行這樣的危險任務,加之以前也沒有聽過真槍射擊的聲音,當聽到“嘟嘟嘟”可以射擊的信號時,該戰(zhàn)士由于緊張,錯誤的將信號聲音判斷為“嘟、嘟、嘟”三個有間隔的檢靶信號,便迅速一躍而起準備爬出靶壕進行所謂的“檢靶”,射擊之前的孟召平就擔心個別新戰(zhàn)士,由于是第一次執(zhí)行這樣的危險任務,一定會緊張而易出意外,他特地選擇了在幾個新戰(zhàn)士的身邊,當他發(fā)現(xiàn)這名新戰(zhàn)士正往壕外爬跳時,孟召平一個箭步飛沖過去,拽住他的兩條腿將其拉入壕內(nèi),而就在這一毫秒時刻,子彈射擊了過來。若沒有孟召平射擊前的合理安排、若沒有他的快速反應、若沒有平時養(yǎng)成的過硬素質,那可能一條年輕戰(zhàn)士的生命就要在此化為“句號”。

星移斗轉,初心亙古不變

2005年孟召平轉業(yè)參加政法工作,從軍裝到警服,變換的是工作崗位,不變的是初心使命。作為山東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指導組的一名干部,他剛來德州工作一個月,能在關鍵時候勇于奮不顧身救人,不僅挽救了孩子生命,還感動了整座城。輿論紛紛表示“最有正能量的干部,是人民的好干部”“感動,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孩子承載著一個家庭幾代人的希望,拯救一個孩子相當于挽救一個家庭的幸福。特別是這幾個落水的孩子來自關系相近的親朋好友,還有獨生子女,對每個家庭甚至這幾個相近的大家庭,失去孩子必將會受到沉痛的打擊,孟召平在連續(xù)嗆水、體力不支的情況下,仍拼盡全力救上所有落水孩子,作為被救孩子的家長以現(xiàn)金、鮮花和錦旗的方式表達了內(nèi)心對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這種感激引發(fā)了其他家長的共鳴,感慨孩子對家庭的重要性。每個家長都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看到孩子得救了,所有家長也都為之動容,紛紛表示“救了三個孩子,就是救了三個家庭,功德無量啊!”“三個孩子成功得救,挽救了家庭背后的幾代人”。孟召平舍身救人的舉動,被媒體報道后,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孟召平舍己救人,奏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充分展現(xiàn)政法干警忠誠干凈擔當?shù)牧己眯蜗?,在網(wǎng)上形成了一股向英雄學習,為正能量點贊的熱潮。近日,山東廣播電視臺將孟召平評為“了不起的山東人”,頒發(fā)獎杯并致頒獎詞:“危急關頭,您挺身而出全力以赴救回三條生命。您用善意和勇敢,給三個家庭帶來了生的希望和溫暖。正所謂凡人善舉匯暖流,熱血真情暖人間,您是了不起的山東人!”并在山東電視新聞頻道、閃電新聞客戶端、齊魯網(wǎng)等各大媒體進行了展播。

孟召平同志沖鋒在前、舍身勇救3名落水兒童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山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峰海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孟召平同志勇救落水兒童,不留姓名,謝絕回報,彰顯了政法領導干部在人民群眾需要的關鍵時刻勇于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形象,要予以充分肯定、表彰獎勵,并做好宣傳弘揚見義勇為高尚品德的工作”。目前,全省政法系統(tǒng)正組織開展向孟召平同志學習的活動。德州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第十三指導組組長分別作出批示。山東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簡報刊發(fā)了孟召平同志的先進事跡。德州市委政法委和德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孟召平同志“德州市見義勇為模范”榮譽稱號。


德州新聞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wǎng)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wǎng)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