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縣投資5億元打造運河文化長廊

    7.8公里長的六六河周邊范圍內,既貫穿歷史,同時富有時代特色,將保護與繁榮、歷史與發(fā)展、弘揚與傳承、生態(tài)與文明相結合,徐徐展開一幅歷史文化長卷,這就是運河文化長廊的全景展望。
    作為我縣今年實施的重點項目之一的運河文化長廊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位于城區(qū)北部,西起西外環(huán)路,東至德商路,全長7.8公里,通過對六六河舊河道進行高標準、大力度的拓寬和景觀建設,南北沿岸設置綠化帶及景觀,將運河文化長廊全力打造成一條充滿京杭運河文化內涵,集歷史、人文、景觀、旅游、休閑于一體的露天運河文化博物館。
    為把好事辦得更好,我縣聘請了曾參與京杭運河申遺、臺兒莊運河古城建設,具有豐富的運河文化規(guī)劃設計經驗的上海同濟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博士張博主導規(guī)劃設計,把好“規(guī)劃關、品位關”。運河文化長廊的建設堅持“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從文化軸和時間軸兩方面入手,把運河分為四段,從文化方面劃分為:漕運文化、齊魯文化、淮揚文化、吳越文化,從時間軸上分為:隋唐風韻、春秋風韻、明清風韻、南宋風韻,四段時期風韻全部通過小品、構筑物和特色建筑物來充分體現(xiàn)。運河文化長廊整體以“線”的形態(tài)為主,同時在每段上以“點”的形式融入運河從北京至杭州18個市、區(qū)的特色景點,中間水面寬100米,兩岸建設18米寬的景觀綠化帶,南岸建設15米寬步行街,北岸建設24米寬濱河大道,兩側建設具有漢唐風格的古建筑。最終,讓7.8公里的運河文化長廊體現(xiàn)出整條京杭大運河的風采。
    自4月17日運河文化長廊建設項目指揮部成立以來,多次召開調度會議,就涉及的地面附著物清除、六六河排水、降水、清淤、土方挖運、施工用電供給、弱電管網安置等問題進行協(xié)調解決,順利完成了六六河排水、遷占物補償、附著物清除、現(xiàn)場臨時施工道路鋪筑、土方和駁岸工程施工圖紙設計審查等工作,并通過招投標確定了山東省水利工程局和水利部漳衛(wèi)南局德州水利水電工程公司兩家施工企業(yè),確保了項目于5月22日順利開工。
    “工期緊、任務重,自項目動工以來,我們采取兩個標段同步推進、倒排工期的方式全力加快建設,并嚴把質量關,全面落實質監(jiān)和安監(jiān)管理體系?!边\河文化長廊建設項目現(xiàn)場負責人王寶山告訴筆者, “針對近期雨水多影響施工的情況,我們細化了每個子項目工作計劃和工作量,晴好天氣時 ‘早上工、晚下工’;遇到雨天,也做到 ‘小雨不停工,大雨有活干’,抓緊進行內業(yè)資料整理工作?!?BR>    目前,項目建設的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西外環(huán)至運河路段 (4700米)已挖運土方量60余萬立方米。同時,六六河道內降水、清淤貼坡、土方外運、弱電管網安置等工作也在交叉開展,清淤貼坡已完成80%。駁岸建設實行流水交叉作業(yè),正在進行施工,已完成500米左右駁岸砌筑工程。北岸濱河大道建設工程,按平原二級公路標準設計,正在積極進行剩余遷占和清表工作,即將進入路基土方施工。計劃8月份完成景觀區(qū)綠化、亮化、硬化等工程施工隊伍招投標工作。 9月份全部完成土方工程,壓茬完成土方整形和駁岸砌筑任務。力爭年底完成綠化、硬化、 6座橋梁等部分景觀工程建設。 2013年實施體現(xiàn)運河文化的建筑物、構筑物、水面景觀等工程,全面打造出運河文化長廊景觀風貌。
    “這將成為運河文化的傳承基地、時間的印記樂園、市民的活動花園、城市的發(fā)展脊梁,它不僅是城市的大型景觀,也會是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談到運河文化長廊的打造,縣建委主任豐文茂表示,這將對改善人居環(huán)境、提升城市品位、帶動城市化建設和拓展城市發(fā)展空間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報通訊員 霍少輝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