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以來,在齊河縣北部流傳著一個乾隆皇帝品嘗“喬家扒雞”的傳說。相傳,清代時,今晏城街道西北部的全玉屯,有戶姓喬的人家,經營煮扒雞的生意。這家人誠實經營,勤勉執(zhí)業(yè),生意越做越紅火。嗣后,子承父業(yè),代代相傳,煮扒雞手藝代有長進,漸成獨家美味,名聞遐邇。至清乾隆年間,喬家的扒雞手藝演進得精妙絕倫,其制作的扒雞形美色艷、香氣撲鼻,肉爛脫骨、連絲不破,肥而不膩、味美可口,余香透骨,兼有滋補健身之功效,以制作獨特、營養(yǎng)豐富等特點而馳名省內外。因其手藝高超,故將扒雞店開到了濟南府的洛口渡口。
??? 清朝乾隆年間的一個夏天,適逢乾隆皇帝出巡途經此地。正值中午,乾隆皇帝停轎歇息,朦朧中只覺一股異香沁入,令皇帝食欲大開,遂命手下外出尋找。少頃,手下奉上扒雞一只。只見乾隆皇帝接過扒雞,三下兩下便吃了個精光,直看得手下人目瞪口呆。心想,今個皇上是怎么了,在宮里每天山珍海味,也未見過有如此胃口。乾隆吃過扒雞,龍顏大悅,命手下傳過喬掌柜,取來紙筆,親筆提聯(lián)一幅,上聯(lián)為“山東獨一處”,下聯(lián)為“河北第一家”,橫批是“生殺之權”。喬掌柜恭接對聯(lián)叩恩而歸,遂請名匠將此聯(lián)刻在板上掛于店內。自那以后,文官到此落轎,武官到此下馬,凡購買扒雞的客人都要對皇上的御筆先行跪拜,喬家扒雞由此名聲大振,生意越做越大。
??? 據(jù)說,喬家后人因故致兄弟不和而無法繼續(xù)經營,喬家扒雞店便關門歇業(yè)(喬家后人現(xiàn)仍保存有祖先留下的工具),其數(shù)輩心血研制的制作秘方,便流落到店里的一名伙計手里。這名伙計自幼在喬家扒雞店里學徒長大,成長為店里的主廚,掌煮制扒雞的全過程。他曾百般調和喬氏兄弟的矛盾,竭力勸阻老板關門歇業(yè)。喬家扒雞店關門后,他回到老家,無以維持生活,萬般無奈下重操舊業(yè),授徒傳藝。徒又授徒,漸漸地像滾雪球一般,喬家扒雞煮制技藝在齊禹地區(qū)、德州一帶傳播開來。人們都說,現(xiàn)在的“禹城扒雞”和“德州扒雞”,與“喬家扒雞”有著很深的淵源關系。
齊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