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尊嚴的母親

??? 母親愛嘮叨,這是多年以來她給我的印象,而大哥急性子,脾氣倔,最不能容忍,于是娘兒倆拌嘴成了家常便飯。我當初不知道母親為什么有那么多話,一天到晚不停地說,對此我也有抵觸情緒,但遠沒有大哥表現(xiàn)得激烈;后來我想,母親的嘮叨大概源于她的孤獨——父親去世得早,她有話沒處說,有苦無處訴,有難無人解,只得強迫孩子們聽。而我們有聲或無聲的抵觸,一定會刺痛了她,她說得越多,我們越犟嘴,對她的刺激也越深,母親的尊嚴,在我們這里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維護,而且被一掃而盡。
??? 都說子女是母親的安慰和驕傲,而我們卻是母親的冤家對頭!讓母親時常處于尷尬之境。
??? 平時,對別人的話,我們即使覺著不對,也很少馬上反駁,一般以沉默或支支吾吾作答,這樣做就是出于禮貌,給人家面子;但一到家里就不行了,認為母親說得不對或反復重復的,就表現(xiàn)出不耐煩或直接回擊。那時,我們不是不考慮這樣做會傷害母親的自尊,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激怒使母親能夠少嘮叨,少“逞能”,少管“閑事”。結果呢,我們的忤逆并沒有使母親少說,只是雙方的舌戰(zhàn)愈加頻繁,時常搞得亂糟糟的。大哥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說話跟拍電報一樣儉省,但母親一嘮叨,他反擊的話就立即沖出來了,一串一串的,一句比一句艮,好像早就在心里憋了一大堆了。不過吵過之后,轉眼就忘掉了,該吃飯的吃飯,該干活的干活。大哥就是這樣的無心人。
??? 后來,我?guī)煼懂厴I(yè)成了“教育人”的人,怕與母親吵了讓外人笑話,回到學校沒法面對學生,所以能忍則忍,稍微顧及了母親的面子,但對母親的做派,也一樣的不能稟服。
??? 就在這樣的紛擾中,我們逐漸由少年青年而中年,母親也漸漸老了。我工作的單位由鄉(xiāng)村到鄉(xiāng)鎮(zhèn)而至小城,回家的機會越來越少,與母親見面的時間自然就更少,母親無休止的嘮叨已很少聽見了,見了面,母親說得更多的是村里的事情,誰家有了喜事,誰家又老去了一個人,誰又進了城買了車買了樓,誰又當了村官,誰家的孩子結婚又離婚,誰又卷錢跑了,等等,她娓娓道來,似乎村里的雜事新事蹊蹺事一件也不遺漏。此時的我,已經(jīng)有了更多的耐性來傾聽,我自知對鄉(xiāng)村的隔膜越來越深,如果沒有母親的訴說,我作為一個在鄉(xiāng)村生活了幾十年的人,將失去鄉(xiāng)村的音訊,這塊我最熟悉的地方將成為我陌生的異地。母親的嘮叨,無疑是我了解鄉(xiāng)村的好聲音。
??? 母親說得最多的是,北街誰家的孩子很懂事,見了面老遠的就叫“奶奶”,東頭某某誰,年初一爺兒倆早早來拜年,西頭的一個街坊,七十多了,多咱見了還是“嫂子”“嫂子”地叫……這些話我已經(jīng)聽了多遍,但母親卻不厭其煩,而且滿臉的喜悅和自足,眼里閃耀著熠熠的光采。我知道這是母親最在乎的事情——見面打招呼這本是常事,也是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禮節(jié),但是,對一個年過八旬的鄉(xiāng)村老太太,一個一輩子沒有拔掉窮根的人,一個沒有任何權勢及財富背景的人,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人,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即便是禮節(jié)性的招呼,也已經(jīng)是難得的優(yōu)遇了。她這樣說的時候,我可以想象到,更多的人對她是不打招呼的,她經(jīng)過的地方或經(jīng)過她的人,更多的是視而不見的冷寂與漠視,她的存在似乎與這個世界無關。對于一個沒有用處的人,對于一個行將入土的人,打一聲招呼都顯得多余!
??? 老人更注重別人的禮節(jié),但世人往往是做不到的,人們只尊重那些“該尊重”的人,那些有權柄的人,有頭銜的人,有光環(huán)的人,有錢的人,或者敢于玩狠使壞的惡人,忽視了更多的平常人,更多的本分老實人。這不由得讓人想起知堂老人用以自況的那個短語——“壽則多辱”——這大概是老人所面臨的普遍境遇,世態(tài)炎涼人性冷暖,皆在其間也!
??? 這使我不得不為母親感到難過——早年因為嘮叨,在家里得不到子女的尊重,及至晚年,在外面又得不到他人的禮遇,綜觀其一生,哪里有什么尊嚴可言!這使我深感愧疚,別人我們左右不了,更無法強求,而我們做子女的,至少應給予母親起碼的尊重,維護她的尊嚴,使她活得體面一點,順心一點,自信一點,而這起碼的一點點,我們卻很少給予她,而且我們再也不能給她了——母親已經(jīng)離開我們將近四年了?,F(xiàn)在,再高的禮遇,對她都沒有用了!我們即使贖罪,也永遠沒有了機會。
??? 現(xiàn)在,我終于知道,母親是帶著子女和世人的無數(shù)次傷害走的——但愿她的晚年和這個世界已經(jīng)和解了;我進而也知道,她為什么常常感到無名的恐懼,晚年膽囊患了重癥;我還知道,她為什么皈依了耶穌教,為什么她大字不識一個卻常常低吟耶穌歌,如泣如訴——她的內心是何等凄冷孤獨迷亂灰暗委屈而又無奈??!
□魏保和

德州新聞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wǎng)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wǎng)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