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家寺,即今趙官鎮(zhèn)董寺村,位于九曲黃河下游左岸,是近代名聞遐邇的黃河渡口;于此橫渡,可達長清、濟南,順河而下便是齊河老城。董家寺古老而美麗,她的淵源,要從董家七世祖董瀾講起。
??? 明朝初,董氏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先遷到了河北棗強,后分別遷至濟南大清河岸邊定居。老大于大清河西岸立村,即趙官鎮(zhèn)董家寺;老二、老三則在大清河?xùn)|岸長清縣歸德鎮(zhèn)分別建董莊、董洼兩村;三個董姓村莊隔河相望,共度時光。河西岸董家男耕女織,勤勉度日,代代行善,只是人丁不旺,到第六世時,僅有幾戶人家。但正如俗話說的,積善人家必有余慶。傳至第七世,董家便誕生了令人驕傲的董瀾。
??? 董瀾幼時家境貧寒,父親靠賣豆腐維持一家生計,難以供他讀書求學(xué)。做豆腐需大量的柴火,董瀾小小年紀(jì)便四處打柴。一天,小董瀾在古河村打柴時,被學(xué)堂里的朗朗讀書聲所吸引,便趴到學(xué)堂的窗戶外,一聽就是一上午。自此,董瀾早起晚睡,早早打夠柴火,然后趴在窗戶上偷聽老師講課。時間一長,便和學(xué)堂里的小朋友相熟了。小朋友碰到不會的問題時,就會請董瀾幫助他們解答。事情被教書先生知道后,教書先生深深喜歡上了這個孩子,要求他來上學(xué)。他父親由于家里一貧如洗,加之做豆腐離不了柴火,竟然拒絕了。教書先生一再開導(dǎo)其父,最后以全免學(xué)費、每天供給他家兩捆秫秸的條件,把董瀾拉進了學(xué)堂,董瀾入學(xué)后,如饑似渴、刻苦用功,不幾年便中第進士,后拜至兵部侍郎。
??? 傳說董瀾是文曲星下凡。一天,他隨老師赴喜宴,發(fā)現(xiàn)新娘轎桿上趴有兩個小鬼。他說:“人家喜慶之日,你們來干什么?”話畢,小鬼便不見蹤跡。老師看他自言自語,問明情由,大喜:“看日子之人說今天是‘黑豆日,小鬼壓轎桿,會有文曲星來驅(qū)散’”。老師便領(lǐng)他到古河村關(guān)帝廟許下愿,若來日取得功名,將重修廟宇,給關(guān)帝重塑金身,后來,董瀾兌現(xiàn)其諾言,古河村的老人都知此事。
??? 董瀾中第進士后,到某縣任知縣。縣衙內(nèi)鬧鬼,已有好幾任縣令被嚇?biāo)阑虮粐樧?。董瀾到任后,問明緣由,晚上便讓衙役退下,自己?zhǔn)備蠟燭、銅鑼、銅尺,等候妖怪的到來。到晚間三更,一陣黑風(fēng)卷來,董瀾用銅鑼蓋住蠟燭,不言語。不一會兒,掀開銅鑼,發(fā)現(xiàn)妖怪,厲聲訓(xùn)斥:“你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擾亂縣衙,為害一方! ”妖怪一看是文曲星下凡,知道自己大限已到,無法脫身,只能步步后退,到一影壁墻后,化作一縷青煙消失,董瀾把銅尺插在墻角下。第二天,命人在此處挖掘,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他把錢用來救貧濟困、修建學(xué)堂,剩余的錢便在老家修建了一座寺廟。寺廟位于董家東側(cè)、東昌府至濟南府的官道北側(cè),占地十余畝,十分壯觀。朝南的大山門,大殿臺高2米,正中供奉如來佛,佛像端坐在1米多高的蓮花座上,兩邊是十八羅漢,后面有倒坐觀音菩薩像。
??? 后來黃河改道,董家成為重要的黃河渡口,渡口有二十幾只渡船,過河的人,還要挨號領(lǐng)票,憑票過河,有的要等十幾天。此地因寺出名,村名也改成董家寺。 1946年為黃河防汛,扒掉了大寺。1978、1979年因修筑黃河大堤,全村外遷,大寺及董家寺村大部分被埋在大堤之下。 20世紀(jì)八九十年代興建黃河浮橋,董家寺渡口停渡,但“董瀾與董家寺”的故事仍然代代相傳。□王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