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開展城鄉(xiāng)防洪除澇治理工程

齊河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開展城鄉(xiāng)防洪除澇治理工程——

疏 內 澇 堵 點 除 民 生 難 點

▲新華路(緯十四路—緯十六路)排水及道路改造工程現場

新增排水口

更換大管徑排水管道

擴寬河道

廣泛利用河湖提升城市排蓄水能力  

□本報記者鐘偉本報通訊員劉磊

習近平總書記指

出,“堅持人民城

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guī)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打造韌性城市,就要切實提升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能力。汛期即將來臨,城區(qū)排水管網暢通不暢通?能否保證汛期排水需求?是群眾關心的問題。

如何讓城市在更大強度的降雨中經得住考驗?立足早安排早部署,齊河圍繞“宜居、韌性、智慧”,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開展工作——通過開展排水設施汛前維護檢查、城市道路內澇風險點位整治、重點區(qū)域綜合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排澇能力,從做好工程普查、開展防洪除澇治理工程、備足防汛物資、應急指揮寬帶無線通信網建設等方面早起步、細部署、嚴落實,在“防”上下功夫,在“備”上做文章,做強城市的“腎”,解決“蓄”和“排”的問題。

把 脈 問 診 追 根 究 底

“內澇成因復雜,不僅有氣候、地勢等自然因素,同時還有基建老化等原因。所以,治理起來非常難,遠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边@是之前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相關專家來齊河考察時候所說的話,齊河城鄉(xiāng)排水安全不僅僅和城市基建有關,而且與城市及周邊區(qū)域河流水系的行洪、泄洪以及區(qū)域滯洪能力密切相關。

但是城鄉(xiāng)排洪除澇是齊河必答的一道民生大題,“不能因為這個問題是硬骨頭,我們就不敢去叫板。”這是齊河縣委領導班子對此項工作的堅決態(tài)度,就他們看來,這個問題直接關涉群眾的基本利益,解決問題更是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

去年,齊河經歷連續(xù)特大暴雨。據氣象部門統(tǒng)計,去年6至7月,全縣降水量達365.5毫米,較常年偏多43.8%。特別是7月12日和30日的兩次強降雨,城區(qū)降雨量分別為131.5毫米和114毫米,分列自2006年齊河縣有連續(xù)降雨量統(tǒng)計數據以來的第二位和第五位。

兩次史無前例的強降雨讓城區(qū)多處道路出現積水,給市民出行造成困擾,更暴露了一些防洪除澇工作還存在一定短板。

痛定思痛,齊河縣組織成立城鄉(xiāng)防洪除澇治理工作專班,邀請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上海市政設計院專家5次現場全方位把脈會診,召開城鄉(xiāng)內澇治理工作會議10余次。

他們實地勘測后發(fā)現,齊河縣主城區(qū)地勢主要為南高北低、東高西低,城區(qū)排水主要由晏黃溝、老倪倫河、新倪倫河等三條河道承擔。其中,老倪倫河、新倪倫河承擔城區(qū)排水總量的30%左右,晏黃溝承擔城區(qū)排水總量的70%左右,晏黃溝排水壓力巨大。

專家組在深入分析后給出了主要原因:極端天氣頻發(fā)、河道防洪除澇標準低、主城區(qū)排水受鐵路阻隔嚴重、城區(qū)缺少強排措施、城區(qū)周邊水系連通不暢、主城區(qū)部分入河排水口存在瓶頸。

一 事 一 議 對 癥 開 方

每年冬春是齊河的“旱季”,但對于城鄉(xiāng)防洪除澇工作來說,卻是黃金季節(jié),做工作就得搶在這個時候——去年10月,齊河成立了由縣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的城鄉(xiāng)防洪除澇治理工程指揮部,出臺《齊河縣城鄉(xiāng)防洪除澇治理工程實施方案》,列明六大類工程實施項目,各相關部門細化責任,明確完成時限,拉開了城鄉(xiāng)防洪除澇治理工程大幕。

工程按照區(qū)域分,主要分為城區(qū)內和城區(qū)外。

城區(qū)內的工程以增強主城區(qū)排水能力為主,工作有增設強排泵站;針對主城區(qū)齊魯大街、齊晏大街、齊順大街三處入老倪倫河排水口存在的瓶頸,改造原有排水口或新增排水出口;提高城區(qū)跨鐵涵洞、下穿式立交排水能力;充分利用城區(qū)現狀水體及空閑地實現澇水調蓄;對城區(qū)老舊雨水管涵進行清淤、維護;城區(qū)低洼路段提升改造等。

城區(qū)外的工程主要是提高主干河道防洪除澇能力,工作是按照《齊河縣防洪除澇規(guī)劃》的標準對晏黃溝、新倪倫河、老倪倫河、柳官干溝等主干河道進行治理。

齊河在推進工作當中,堅持“一事一議,對癥開方”。

在齊河城鄉(xiāng)防洪除澇治理工程指揮部辦公室,除了縣政府辦公室、縣住建局、水利局等8個常駐部門、單位的工作人員,其他相關鎮(zhèn)街部門只要有問題就隨叫隨到。指揮部辦公室會議室的燈幾乎通宵不滅,每晚10點,縣分管領導就會召集各個工程推進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開例會,了解各個工程進展情況以及出現的新問題,并一起研究解決新問題。他們的工作節(jié)奏就是:第一天發(fā)現研究問題并安排解決,第二天具體落實,第三天通報進展。

“從上到下推進工作的弦繃得很緊,我們等不得、靠不得,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更不能指望老天爺開眼讓天氣怎么著,必須把工作往前趕。”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高峰指著墻上的城鄉(xiāng)防洪除澇工程“百日攻堅”倒計時說,每天他們都要更新城鄉(xiāng)防洪除澇工程掛圖作戰(zhàn)建設進展,從春節(jié)后至今大家沒有休過一天假,白加黑往前拼命趕進度,“日子越過越少,恨不得把一天變成兩天來用。”

也就是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很多工程上的難題迎刃而解。比如在齊晏大街至齊魯大街段黃河大道管網清淤修復工程中,在管網地基處理時和電信光纜發(fā)生了沖突,需要對電信光纜進行遷改——這個2月28日發(fā)現的問題,當天就解決完畢。

“縣里各個部門協調配合,積極主動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了項目順利推進。像這段黃河大道管網清淤修復工程施工總長度380米,涉及更換大管徑排水設施、建設檢查井等工作,加上這里屬于主城區(qū)路段,地下管線很多,工程較為復雜,但是在全縣上下的通力合作下,我們2月中旬進場,3月就完工了?!秉S河大道管網清淤修復工程施工方負責人張雪躍如是說。

舒 筋 活 絡 外 引 內 蓄

順著晏黃溝一路往北,大型機械大臂揮舞,電焊火花四濺——開展疏浚作業(yè)的挖掘機正在對河床進行平整,清淤疏浚后的河道加深,整體擴寬10米,水面映照藍天,昔日“小水溝”已初具大河的氣勢。

晏黃溝要承擔城區(qū)70%左右的城區(qū)排水量。而晏黃溝排水不暢,是去年強降雨時城區(qū)積水的主要原因。

“出城區(qū)從晏黃溝往北,多處橋涵因年久老化存在堵點?!睌傞_齊河縣城鄉(xiāng)防洪除澇治理工程地圖,齊河縣水利局發(fā)規(guī)股股長司洪恩指著一個個被標紅的“病灶”介紹,整個晏黃溝治理工程,需要清淤疏浚河道12.5公里,破拆12處擠占河道的暗涵、老橋,改造升級1座沿線水閘,不僅施工任務重,遷占、清表工作的難度更大?!拔覀兿氡M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保證工程按時推進。目前整個晏黃溝清淤已基本完成,新建橋涵爭取四月底完成。”

河道通暢是保證排水暢通的基本前提,而排澇的快慢,關鍵在于地下排水管網是否給力。

在齊河融創(chuàng)·觀瀾府邸北區(qū)附近的新華路(緯十四路—緯十六路)排水及道路改造工程現場,長長的圍擋將工地與行人分開,伴著機械轟鳴聲,工人正在給剛剛鋪設的雨水管道外灌注水泥。

齊河主城區(qū)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而此次防洪排澇工程注重精準施策、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城區(qū)老舊雨水管涵清淤維護、增加強排泵站、改造新增排水出口等18項工程。

“以新華南路南段為例,該路段在城區(qū)屬低洼路段,因此我們在道路西側新建鋼筋混凝土雨水管道并抬高路面,并對東側雨污管道進行了疏通,做到整治一個堵點,就消除一片積水內澇區(qū)域,全力提升區(qū)域排澇效率。”縣住建局建設股股長宋松介紹。

為提升防洪除澇“硬實力”,齊河還注重“蓄能力”的提升。近日,在月牙湖城區(qū)雨水調蓄工程的施工現場,剛剛完成安裝的一體化預制泵站十分引人注目:新建的一體化預制泵站是一個直徑3米、高度4.3米的高強度玻璃鋼筒體,冷彎薄壁鋼板制成的支護設備支護四周,全力提升工程作業(yè)質效和安全系數。

“大家可別小看了這個罐子,這個新建的泵站可以提升月牙湖周邊地帶的防洪除澇能力。”月牙湖城區(qū)雨水調蓄工程負責人許振君介紹,泵站里面有兩個泵體,排水量每小時可以達到1250立方米。汛期到來的時候,泵站可以自動抽取月牙湖的水,排入陽光北路雨水 管道 ,騰出空間,能夠讓周邊雨水順利排入月牙湖,減輕周邊地區(qū)的排水壓力。這個泵站還具有遠程控制系統(tǒng),可以自動監(jiān)測水位,蓄水量一旦達到設置的水位線,就可以實現自動排水,無須安排專門人員值班。

據了解,月牙湖原本只是一個城區(qū)景觀湖,現如今,新建成的泵站可使湖體調蓄容積達到1.5萬立方米,讓月牙湖成為兼具景觀與調蓄作用的“多功能”湖。

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齊河縣還通過數字化賦能,籌備構建兼容城鄉(xiāng)雨水、污水、給水、河道水文的智慧水務平臺,對城鄉(xiāng)雨水管網、污水管網、排水泵站、積水點、雨量監(jiān)測等數據全收集,實現水文監(jiān)測、水環(huán)境管理、水質監(jiān)測、遠程調度、應急處理一張網,提高城鄉(xiāng)防洪除澇水系智慧化管理水平,確保防汛決策及時科學有效。

本版照片 記者鐘偉 孟志遠 攝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fā)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