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恒昌(左)接受王樂斌專訪
嘉賓現(xiàn)場朗誦桑恒昌的詩歌
??? 5月6日下午,古貝春公司桑恒昌詩苑詩意盎然,山東電視臺《山東人》欄目首次走進武城,在此對武城籍中國著名詩人桑恒昌進行了專訪。古貝春董事長周曉峰,原山東歌舞劇院副院長、山東民歌王子楊松山,著名評論家王川、杜玉梅,山東朗誦協(xié)會理事劉忠浩等桑恒昌的老朋友,以及桑恒昌的家人共同參與了節(jié)目錄制。
??? 在山東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王樂彬的主持下,整場氣氛歡快,訪談對象及受邀嘉賓興趣濃厚、侃侃而談,大家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更像是閑庭信步,聊人生、談詩歌、敘親情、話友誼,還原出這位中國著名詩一路走來的人生經(jīng)歷和生命感悟,訪談中迸發(fā)出的思想的火花,既富有人生哲理,又極具教育意義。其間,劉忠浩等朗誦家還對桑恒昌經(jīng)典詩篇進行了現(xiàn)場誦讀,讓在場的每位觀眾感受到了詩人卓越詩篇中所蘊含的巨大藝術魅力,和他對家鄉(xiāng)、對親人深沉摯愛的赤子之情。
家鄉(xiāng)任你寄托,任你思念
??? 桑恒昌1941年出生在我縣原滕莊鄉(xiāng)一個叫桑莊的小村莊里。雖然那個時代物質(zhì)匱乏、生活貧困,但兒時的趣事,在桑恒昌的記憶里卻充滿了溫暖和愉悅。
??? “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都長在心里,難以磨滅。 ”桑恒昌說。小時候桑恒昌是個調(diào)皮的孩子,經(jīng)常和伙伴們到鄰家的樹上偷棗、地里偷瓜,在夏天中午,他最喜歡和村中的伙伴爬上灣邊的老樹,然后撲通撲通地跳進水里。不過這違反了學校禁止學生中午游泳的校規(guī),上學后老師只用指甲在學生的胳膊上一劃,就會檢測出學生中午是否下灣。受罰的結果是伙伴們的手掌被老師用戒尺打得像發(fā)面饅頭一樣,回家只能在硬石板上冰著才能消腫。 ”但對于老師,桑恒昌一點也不記恨,在他看來,那位叫李光月的老師是個極其優(yōu)秀的鄉(xiāng)村教師,如果再嚴厲一些,自己的出息就會更大,六七十年過去了,老師的名字仍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
??? 在桑恒昌記憶里,母親非常美麗并且持家極其負責。他們家是個20多人的大家庭,妯娌們輪流做飯,輪到母親做飯時,生病的母親依然早起,把全家的伙食料理的井井有條,母親負責認真的態(tài)度深深影響了桑恒昌未來的人生之路?;剂酥夭〉哪赣H主要由十多歲的桑恒昌照顧,但在母親人生最后的幾天里,桑恒昌發(fā)現(xiàn),每當自己從母親嘴里摳出痰液時,總是被她狠狠地咬住。長大后桑恒昌才明白,那是將死的母親對幼子所能給予的最大母愛,希望兒子能夠徹底忘掉她,不要承受思念的痛苦。
??? 桑恒昌失去親生母親后,繼母對他也非常好。此時桑恒昌開始在平原縣讀中學,每次回家,繼母會把家中僅有的地瓜面摻進高粱面中,給他改善伙食。后來繼母去世,他在詩歌中深情地寫道:“哭母親的淚還沒有干,又用來哭父親;哭父親的淚還熱著,又用來哭繼母。里面睡著三位親人,外面跪著一位68歲的孤兒。 ”
??? 桑恒昌說,所有的村莊,都有自己的乳名,他們共同的大號,叫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老屋倒了,成了廢墟,但情感沒有廢墟,家鄉(xiāng)給了他太多東西,總夠讓他寄托,讓他思念。任憑后來走遍世界,會說英語、德語等各種語言,說得最地道的,還是從小跟著父母一句一逗學來的鄉(xiāng)音;任憑后來吃遍各地美食,最喜歡的味道,還是人生初時,爹娘一勺一箸喂的味道,那些春節(jié)歸家、清明祭祖的鄉(xiāng)風民俗,更是深深融入了他的血脈。在他眼中,家庭是他的第一個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是他的第二個血脈。 ”
??? “呵,家園/無論多大也要走出去/無論多遠也要走回來/人不出去心出去/身不歸來魂歸來的/家園呵/我這輩子很少在你的上面/總會有一天,我將/永遠在你的下面。 ”在節(jié)目現(xiàn)場,山東朗誦協(xié)會理事劉忠浩在音樂的伴奏下,飽含深情地朗誦了桑恒昌的經(jīng)典詩篇《我的家園》,詩歌句句震撼人心,讓朗誦者和在場觀眾眼里都涌出了激動淚水。
西藏給了我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 1961年桑恒昌高中畢業(yè)后被保送到了空軍雷達兵學校。軍校畢業(yè)時,老師問他打算去哪里工作,桑恒昌回答,哪里遠,我就到哪里去。于是,桑恒昌抱著為國戍邊的壯志,背起行囊走向了雪域高原。
??? 從西寧到拉薩,一連走了13天,不斷地換乘汽車和火車,白茫茫的雪原走一天都見不到一個人影,離家愈遠,思鄉(xiāng)愈切。而對于初上高原的桑恒昌來說,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
??? 一次,桑恒昌隨部隊車隊運輸老兵,在唐古拉山遭遇大暴雪,漫天的暴雪在狂風的裹挾下,瞬間就掩蓋了通行的道路,汽車就像海洋中顛簸的一葉扁舟。還沒有領略過風雪厲害的桑恒昌剛一下車,就感覺身上厚厚的羊皮大衣,在嚴寒中薄的像一頁紙,而自己更像的一根草,眼看就要被大風卷走,幸虧汽車連長手疾眼快,從車廂中探出身子,一只手緊緊抓住車門把手,另一只手用盡力氣把桑恒昌從風雪中拽回車中,救了桑恒昌一條命。
??? 在西藏,常年的為國戍守使桑恒昌的身體達到了生理極限,他感染上了一種奇怪的疾病,全身潰爛,包括眼睛、嘴巴,為了治病他趕回內(nèi)地,先后輾轉于北京、濟南多家醫(yī)院,最終在一位濟南中醫(yī)教授的精心治療下,病情得到了控制。病情稍有好轉,桑恒昌立刻打報告趕回西藏。但再次踏上雪域高原后,身體又一次出現(xiàn)了不可逆轉潰爛狀況,桑恒昌知道這個讓他苦也苦死、痛也痛死、想也想死的地方,可能再也上不去了。
??? 西藏的七災八難、九死一生,讓桑恒昌參透了天地生死,達到了和靈魂對話的高度,使他“有時能夠聽到自己骨頭的斷裂”,終于成為了一個詩做的人??梢哉f戍邊西藏的經(jīng)歷拓寬了桑恒昌藝術體驗,使他的詩歌蒙上了一層濃重的悲情色彩,而這種色彩也成了桑恒昌詩歌的藝術底色。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大難不死、劫后余生的人生閱歷讓他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當下,也促使他放棄原有的創(chuàng)作范式,把抒情短詩創(chuàng)作當做自己終身的藝術追求。在這條道路上,他一直行走,不敢停歇:有人問我/你老了嗎/我說/我有時間寫詩/沒工夫去老?,F(xiàn)在桑恒昌已是古稀之年,但創(chuàng)作熱情絲毫未減,仍以兩三天一首的高效率創(chuàng)作著。
??? 冰冷殘酷的西藏雖然讓桑恒昌兩次靠近了死亡的邊緣,但時過多年,他仍然魂牽夢繞著那片高原,懷念那里質(zhì)樸的藏民。桑恒昌說,解放軍每次來到藏民家里,缺水的藏族老大娘沒辦法洗刷水杯,就用舌頭把杯子舔干凈,然后滿滿地倒上一杯滾燙的酥油茶,感動地戰(zhàn)士們含著淚喝下。桑恒昌表示,如果還有機會,他還會去一次高原,去看一看那里的人民。
詩歌超越國界
??? 年幼喪母,年輕離家,對母親的思念,對故鄉(xiāng)的情懷,都長期盤桓在桑恒昌的心頭,形成了一種沉重的情感焦慮,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迫切找到一個突破口釋放出來。借助父母這個懷親主題,詩人積淀的情感得到了最直接的抒發(fā)。這種深刻體察了人生況味、反芻了生活甘苦之后的心靈悸動被桑恒昌用以一種一唱三嘆、欲言又止的語言風格進行書寫,因此更加情真意切、刻骨銘心,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 在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德州市作協(xié)副主席高艷國講述了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 2012年8月份,桑恒昌隨中國詩歌代表團訪問德國,一場詩歌朗誦會結束之后,在主辦方組織的招待晚宴上,一位黑人老大媽拿著桑恒昌詩集的德譯本走到桑恒昌面前,請求簽名,并邀請詩人餐后會面。桑恒昌如約前往,在附近的一個小酒吧中,詩人見到了這位老大媽,她坐在一張小凳上,淚流滿面。陪同翻譯的中國大使館文化參贊經(jīng)過交流,告訴桑恒昌,這位婦女非常不幸,先后失去了父母和丈夫,使她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不可自拔,并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將母親土葬/土太齷齪;/將母親火葬/火太無情;/將母親水葬/水太漂泊;/只有將母親心葬了/肋骨是墓地堅固的柵欄。 ”當她在朗誦會上聽到了這樣的詩句時,醍醐灌頂,悲苦的心理得到了慰藉,迷茫的靈魂得到救贖。于是,她迫不及待地想見到詩人,感謝他的詩歌帶給她的新生。
??? 在那晚的會面上,黑大娘和桑恒昌用各自的語言吟誦詩歌,端起酒杯互相敬酒,黑大娘甚至還脫下鞋來,邀請桑恒昌跳舞。雖然語言不懂,國界有別,但在詩歌構建的世界里,大家已然靈犀相通。這個美好場景,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受感動,并永遠留存于自己的記憶中。
??? 桑恒昌以血肉凝成的詩句、悲天憫人的崇高情懷,觸及人們靈魂的深處,撥動了人們感情的琴弦,打動和感染了無數(shù)國內(nèi)外讀者,具有極高教育意義和美學價值,在華文詩壇具有極高的藝術地位。有評論家指出,在山東詩壇,桑恒昌是繼臧克家、賀敬之之后的領軍和代表詩人。
家長要做好表率
??? 桑恒昌雖然出身農(nóng)家,但父親從小就教給他很多唐詩宋詞,讓他在很小的年紀就接受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熏陶,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之路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
??? 對于現(xiàn)在的兒童教育,桑恒昌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童年,家長更沒有在教育子女上面做出好的榜樣。一些家長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有的看電視,有的打游戲,身教大于言教,不能讓孩子服氣。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拿本書在旁邊靜靜地看,和孩子一塊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另外家長要多讓孩子多接觸詩歌,多讀多誦,人一旦有了詩性,整個世界就有了色彩。
??? 桑恒昌的書房中有很多書,他在里面讀書的時候,孩子們也經(jīng)常來玩,想要哪本,自己拿走不用歸還。在女兒桑桑眼中,桑恒昌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好外公,自己的成長受他的影響最大。在外孫女眼中,外公是個有趣的人,滿頭的白發(fā)是智慧的象征,自己要好好向他學習。
后記
??? 在整場訪談中,筆者處處感受到,在桑恒昌那里,一草一木皆是詩,信手拈來皆詩意。節(jié)目中桑恒昌吃過家鄉(xiāng)親人的面條后,便以面條為主題,隨口作了一首詩:白是生命的底色,長是生命的延續(xù),讓在場觀眾充分領略了家鄉(xiāng)詩人的才華橫溢,為我們武城產(chǎn)生這么偉大的詩人而自豪。
??? 人物簡介:桑恒昌,男,山東武城人,1941年出生;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原《黃河詩報》社長兼主編。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國際華文詩人筆會理事。出版詩集13部,其代表性著作有:《低垂的太陽》《桑恒昌抒情詩選》《愛之痛》《桑恒昌懷親詩集》《靈魂的酒與輝煌的淚》《年輪·月輪·日輪》《聽聽歲月》以及《來自黃河的詩》(中德對照)。詩作入編300多種選集和選本;120多首詩作被翻譯成英、法、德、韓、越文發(fā)表,并在國外結集出版。評論其作品的文章計500多篇,另有專著《桑恒昌論》《桑恒昌詩歌欣賞》。
??? □ 本報記者 周圣國 魏利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