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玉友
今德州主城區(qū)明月湖南岸、原德州行署所在地,在清代是山東督糧道署衙。它占地20余畝,是清代德州最大的一所舊官衙之一。在衙署院內(nèi)的東面,有一所院落,院門朝西,門內(nèi)墻壁上鑲有一面青石,上刻有隸書“平津館”三個大字,是清嘉慶年間著名書法家錢詠(字梅溪,今無錫人)所題。石面上還有《平津館記》隸書全文,是平津館主人撰文、錢詠書寫的,平津館的主人就是清代著名學者孫星衍。民國年間,此處先為德縣縣公署,1928年以后又改稱德縣縣政府。
孫星衍(1753年—1818年),字淵如,江蘇陽湖(今常州市武進區(qū))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進士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當時,乾隆皇帝的寵臣大學士和珅羨其名,愿與孫星衍結(jié)交,孫星衍卻托故不見,可見他為人清高,不媚權(quán)貴。清嘉慶十年(1805年),孫星衍調(diào)任山東督糧道。來德州以后,他在督糧道署院內(nèi)修建了平津館,公余之暇,在這里著書立說。他所學廣博,對經(jīng)史、文字、金石等都曾涉及。他還工篆隸、精???、能詩文。他的主要著述有《尚書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宇訪碑錄》《舊三體石經(jīng)殘字考》《平津館金石萃編》等。他還刊刻《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并輯校多種諸子、醫(yī)學、歷史等方面的書籍?!镀浇蝠^叢書》凡十集四十二種?!夺纺祥w叢書》共計有二本,第一本十六種,其中除自著的詩文集,還??庇小豆盼纳袝?、《孫子》和地理、刑律方面的古籍;另一本計有《周易口訣義》《夏小正傳》《急就章考異》《王無功集》四種。
孫星衍在德州任職期間,留下了被后人銘記的事跡。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在德州衛(wèi)第三屯發(fā)現(xiàn)了北魏的高貞墓碑,他和德州知州原遜志、督糧道庫大使沈志水把碑移置學宮,他用行草書寫了跋詞刻在高貞碑陰。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他把自己珍藏的秦朝丞相李斯篆書《泰山刻石》殘字拓本29字,請當時的文字學家嚴可均(字景文,今浙江吳興人)用雙鉤法摹下來也刻在高貞碑陰。1400余年的高貞碑和2000多年的李斯篆,得以保存到現(xiàn)在并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受到保護,可以說與孫星衍的重視和得力措施是分不開的。
德州四女寺的南支河(今稱漳衛(wèi)新河)年久淤塞,致使運河洪水無處可泄,經(jīng)常決口,漕運阻滯,農(nóng)田受害。孫星衍奏報清廷,請求開挖這條人工河道的淤塞處以便泄運河之水。為了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他建議以德州駐防的滿洲兵擔任這一挖河任務(wù)。這個奏議得到清廷批準。任務(wù)下達,滿洲兵很不情愿。他們多年養(yǎng)尊處優(yōu),從來沒有干過這樣的苦力活,可是朝廷的命令是不能違抗的,滿洲兵還是順從地完成了這一任務(wù)。孫星衍的這一惠民之舉,被德州父老們多年傳誦,后來經(jīng)德州紳民呈請山東巡撫,準予把孫星衍崇祀德州名宦祠。
上世紀60年代修建德州行署時,平津館因年久失修被拆除。(據(jù)德州文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