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起始于春秋時期,完成于隋代,繁榮于唐宋,截彎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流經(jīng)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了統(tǒng)一的水運網(wǎng),是我國主要的一條南北水上干線。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由衛(wèi)運河和南運河組成,全長141公里,其中衛(wèi)運河96公里,南運河45公里,屬漳衛(wèi)南運河系。1272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后,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德州被列為四大漕運碼頭之一,每年運抵京城的糧食達300萬擔(dān)。大運河不但給德州帶來了經(jīng)濟的繁榮,也留下了很多傳說故事,被后人津津樂道。
乾隆皇帝作詩
乾隆皇帝在位時主張興修水利,去除水患,對德州運河也很重視,公元1771年,乾隆駐蹕德州,聽地方官匯報說,德州城北哨馬營正在修建一處減水閘,對緩解運河對德州城的威脅有很大作用。萬乘之尊的皇帝陛下,帶著抑制不住的欣悅之情,親自來到哨馬營視察,寫下了題為“閱哨馬營減水閘作”的一首七律,以對這座閘的興建表示嘉許:
詰曉輕輿遵大堤, 堤工要處欲勤稽;
壩開哨馬瀉漲夏, 川導(dǎo)鉤盤防勃溪;
不壅以宣功異北, 由河而海受從西;
即今出水計數(shù)尺, 疏潦良方望若迷!
這首詩連同其他一些談德州治河方略的詩就被收在清以來的諸種舊“德州志”上,至民國《德縣志》尚有轉(zhuǎn)載。
謝升為土地神塑金身
舊時,各地的土地廟都比較簡陋,因為在道教中土地爺算是低級“芝麻官”,但是在德州城大西門外的運河岸邊有座土地廟,不僅規(guī)模比較大,而且供奉的土地神還塑著金身。土地神原本是衣著樸實、慈祥可親的白發(fā)老者,為什么這座廟里供奉著金身的土地神呢?
明朝年間,大西門住著一戶姓謝的人家,父親謝廷策是萬歷十七年的進士,曾在朝廷為官,歸里后十分看重兒子們的教育,希望兒子們能夠科舉入仕,便將兒子送到私塾讀書,從此,謝廷策長子謝升每天擺渡去求學(xué)。
一個夏天的傍晚,謝升放學(xué)回家時突然狂風(fēng)大作,暴雨滂沱,把他淋透了。正當(dāng)謝升在河邊徘徊時,忽聽身后有人說:“公子是要過河嗎?”謝升回頭一看,是位拄著拐杖的老漢,說道:“只要你抓住我的拐杖頭,就能飛過河去,你敢不敢?”謝升以為他在說笑,便抓住了拐杖。只聽老漢說“閉眼,抓緊點!”話音一落,謝升感到拐杖變成了幾丈長的巨棒,巨棒的一頭插進運河里,謝升隨之騰空而起,瞬間穩(wěn)穩(wěn)地落到了河對岸。等他睜開眼睛時,手中的拐杖和老漢都不見了。
謝升快步跑進土地廟,抬頭看了一眼泥塑的土地神,發(fā)現(xiàn)土地神拐杖下半截是濕的,最下端還沾有污泥。他如夢方醒,原來是土地神送我過的河呀,他當(dāng)即跪倒在土地神面前叩頭致謝。并許愿說:“我若金榜題名,定要重修此廟,為尊神塑金身”。
萬歷三十一年秋,謝升考中舉人,萬歷三十五年中進士。他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保等職,成為德州歷史上第一位赫赫有名的閣老。謝升沒有忘記當(dāng)年的許愿之事。在任吏部尚書時,他再次參拜土地神,并吩咐家人翻修土地廟。廟宇建好后,謝升參加了落成儀式。之后德州的大小官員,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均來此燒紙焚香,祭祀土地神。
富察皇后德州投河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數(shù)得著的風(fēng)流天子,在民間留下了不少傳聞軼事。
富察皇后系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乾隆二年(1737)冊封為皇后。史書記載,富察皇后恭儉,平時起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深得乾隆皇帝敬重。
乾隆十三年,皇帝第一次東巡,3月 2日由北京啟程,14日駐蹕德州七里莊。22日到達曲阜游孔廟,27日登泰山,4月1日看歷下亭、聽趵突泉。8日回程,11日到達德州,皇太后駐蹕德州水館驛。當(dāng)晚37歲的孝賢皇后投河,次日凌晨撈尸于白草洼。
當(dāng)時德州還沒有營建行宮,除太后駐蹕水館驛外,其他出巡人員不是住在船上,就是臨時搭建帳篷。有傳聞稱,富察皇后死前本來和乾隆皇帝說好在船上過夜,可她等到凌晨一兩點鐘仍沒見到皇帝,就順著船隊尋找。富察皇后發(fā)現(xiàn)船隊的后尾有一艘船燈火通明,熱鬧非凡。皇后走到船上,發(fā)現(xiàn)娘家嫂子正和乾隆在調(diào)笑。皇后妒火中燒,想跟嫂子動手,卻被乾隆打了兩記耳光,受到屈辱的皇后當(dāng)即跳下船去。第二天上午,尸體在德州以北的白草洼處打撈上來。驚魂未定的乾隆皇帝兼程還京師,將皇后殯于長春宮,服縞素12日。
(作者: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