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頁面上的內(nèi)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當前位置:夏津新聞網(wǎng) > 夏津要聞 > 正文

修路 建學校 送致富經(jīng)——省商務(wù)廳駐張石莊社區(qū)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圖為第一書記曹國平在查看胡蘿卜長勢,指導(dǎo)農(nóng)民加強收獲前管理。

??? 7月27日晚,一場暴雨突襲夏津。
??? 在新盛店鎮(zhèn)張石莊村,一個魁梧的中年人來到80多歲的張景亭家中,“張大爺,趕緊走,你這個房子很危險。 ”看著房頂上的雨滲得越來越多,他一把背起了張景亭,一腳水一腳泥,將老人背到了村支部辦公室。
??? 這個中年人并非老人的親戚,也不是同村的鄰居,而是省商務(wù)廳來這里的“第一書記”曹國平。就在這一個雨夜,該廳的五個“第一書記”全部沖到了抗災(zāi)第一線,“他們是哪里危險就去哪里。 ”村民們?nèi)绱嗽u價。
??? 今年的4月17日,省商務(wù)廳的5名工作人員來到夏津縣新盛店鎮(zhèn),他們以“第一書記”的身份,分別在該鎮(zhèn)5個村進行為期3年的幫扶。短短半年的時間,5名“第一書記”為百姓修路、建學校、推廣致富技術(shù)……贏得了無數(shù)村民的贊譽。
??? 自己掏錢為孩子們買學習用品
??? 曹國平來到張石莊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進行走訪,了解百姓呼聲。走訪中發(fā)現(xiàn),修路,是村民們最直接的改變需求。“一到下雨天,村里的這個路就是進不來出不去,車進去就熄火。 ”村支部書記孫寶齡說,村里的路一直就是土路,不僅是出行不便,更為麻煩的是影響村民們的種植收入,“村里以種棉花為主,每到賣棉花的時候,因為路難走,幾乎沒有人來我們這里收棉花。 ”去年,棉花價格達到每斤6塊錢的時候,因為交通不暢,這里只能賣到4塊錢。
??? 看到村民們的迫切心情,曹國平?jīng)Q定,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沒幾天時間,申請資金、聯(lián)系工程隊,一條長達2.5公里,寬3.5米的標準水泥路工程很快就開了工。
??? 道路難走,學校硬件水平低,貧苦戶多……基層基礎(chǔ)設(shè)施薄弱,解決民生問題成為“第一書記”們的首要任務(wù)。
??? 蔡培安是駐前肖村的“第一書記”,他曾來到當?shù)匦W了解條件,看到教室內(nèi)墻皮脫落,破舊不堪,孩子們趴在滿是窟窿的課桌上寫作業(yè)時,他轉(zhuǎn)頭就掉下了眼淚。沒過多久,蔡培安就爭取到了資金,對前肖村的小學和幼兒園進行修建,“六一”兒童節(jié),他又自己掏錢為孩子們買了學習用品。
“他們就是俺們身邊的朋友”
??? 民生設(shè)施解決的是村民們的燃眉之急,要想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關(guān)鍵還在于找到一條致富之路。
??? 新盛店鎮(zhèn)是個植棉大鎮(zhèn),村民們的經(jīng)濟收入以棉花等經(jīng)濟作物為主,但近年來棉價頻繁“過山車”,價格起起落落,讓村民們種起棉花來“很受傷”。如何確保村民們在土地上辛辛苦苦忙碌之后能有穩(wěn)定的收益,“第一書記”們四處想辦法。
??? 在張石莊村,曹國平成立了蔬菜合作社,發(fā)展蔬菜種植。他聯(lián)系到省財政廳和扶貧辦的一個扶貧項目,在村里種了130多畝胡蘿卜。如今,胡蘿卜已進入收獲季,曹國平又聯(lián)系到外地一家食品出口單位,經(jīng)過鑒定,這里的胡蘿卜全部符合出口標準。如此算下來,一畝胡蘿卜的收入可達4000多元,遠遠超過了種棉的收入。
??? 在前肖村,蔡培安搞起了“千畝小麥育種基地”,每畝地耕種費用將減少20元,全村將為此節(jié)約20000元。
??? 項目起初推開時,村民們并不認可,在挨家挨戶做工作后,村民們才不情愿地下了地。蔡培安說,種小麥那5天,他天天盯著天氣預(yù)報,晚上都睡不著覺,生怕下雨。“種小麥這幾天是最關(guān)鍵的時候,萬一下了雨,小麥就全泡了湯,對于村民來說,這幾乎是一年的希望。 ”如今,看著郁郁蔥蔥的小麥都已出苗,蔡培安才真正放下了心。
??? 在新盛店鎮(zhèn)的采訪中,“第一書記”們并不愿意過多談自己的工作,他們更樂意請村民出來談?!耙粋€地方的發(fā)展,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努力。我們和廣大村民一樣,都是參與者,每一項工作和政策的落實,都離不開村民們的支持和配合。 ”在很多村民的眼中,省里來的這些“第一書記”,并不像“領(lǐng)導(dǎo)”,“他們就是俺們身邊的朋友。 ”(曉泉 福錄 澤虎)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