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德州運河區(qū)域民生

德州市政協(xié)委員、文史委副主任王德勝

唐初社會比較安寧,農業(yè)發(fā)展很快,冀州、貝州、德州、滄州一帶是朝廷征糧收稅的主要地區(qū)之一。這些官糧一部分沿永濟渠運往北部邊防重地,一部分沿永濟渠往南運往唐代東都洛陽,永濟渠成為維持中原與幽燕地區(qū)水上往來的樞紐。

對唐朝政府來說,大運河的主要作用是運輸各地糧帛進京。為了發(fā)揮這一功能,唐后期對漕運制度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在德州段,建設了大批沿河倉庫。一方面方便儲存漕運貨物,另一方面促進了商品流通,市鎮(zhèn)的興旺。杜佑《通典》中記載,唐朝宰相裴耀卿曾經擔任冀州、定州、濟州三個州的刺史,曾專門給皇帝提建議,建設沿河物流倉儲基地。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魏州刺史盧暉移永濟渠,同時沿渠建設倉樓百余間,用來儲存來自南方的貨物,活躍市場經濟。此舉極大便利了德州,田雯在《長河志籍考》中作了較為明確的描述:“開元二十八年,刺史盧暉徙永濟渠注魏橋,通江淮之貨,逕德州境內,又滄州有永濟堤?!?/p>

在唐代,永濟渠主要運輸?shù)奈镔Y是漕糧,其次是各絲、棉類土特產等。當時的絹分八等,德州的絹絲為第三等,雖然不是第一等的,但也算得上乘了?!缎绿茣酚涊d,這時候的德州作為運河沿岸城市,有8萬戶多戶,人口近66萬。德州土產絹、綾,通過運河漕運暢銷全國,并且在沿運河岸邊建設有倉庫。

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和大運河貫通帶來的交通便利,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交融,德州運河區(qū)域文化藝術出現(xiàn)了百花爭艷的景象,以詩歌創(chuàng)作的成就最為顯著。孟云卿、高適、孟郊、李愚、孟簡、宋若昭等人才輩出,各領風騷。除了本地才子,德州更是吸引李白、駱賓王等眾多文人墨客前來訪友游歷,并留下諸多佳作。這其中駱賓王的《夏日游德州贈高四》成為研究唐朝德州風貌的重要文獻。此詩是駱賓王的長篇詩作,在其整個作品集中都是比較長的篇幅,足以見得駱賓王對德州的感情之深。

永濟渠的建設,打破了河北平原原有的河道格局,境內淇水、漳河、滹沱河、寇水(唐河)、拒馬河、桑乾河及潞河(白河)等都集中涌向天津海河然后入渤海,水患嚴重,尤其是汛期,威脅更大。《黃河水利史述要》載:“高宗永隆元年(680年)河南、河北大水,溺死者甚眾”。為了分泄黃河洪水,唐統(tǒng)治者在永濟渠以東(今四女寺水利樞紐附近)開挖了減河,增加了新的入海通道。永濟渠以西,利用淀泊滯洪,并在久視元年(700年)開馬頰河,又稱新河。新河的上游,從今河南省濮陽縣和清豐縣之間的黃河故道起,向東北延伸,至山東省平原縣城以西,走的秦漢時期的古黃河道;中游從今平原縣城西至樂陵市城南,是依照漢代屯氏別河北瀆的路線;下游從樂陵城南至無棣埕口鎮(zhèn)南,而后流入渤海,是沿用鬲津河故道。史載:因河道上寬下窄如馬頰而冠以夏禹疏九河之一的“馬頰”之名,遂稱馬頰河?!缎绿茣份d:“德州平原郡……有馬頰河,久視元年開,號新河”。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