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溫暖他人的一束微光

口述 慶云好人之星郭天西 整理本報記者尹曉燕本報通訊員蘆佳華

郭天西(左)向大店小學捐贈字畫。記者尹曉燕攝

在大店小學愛心超市,老師為孩子們發(fā)放愛心少年卡和學習用品

3月27日,郭天西為慶云縣中丁鄉(xiāng)大店小學的孩子們送去了文具,聯合學校設置了一處愛心超市,鼓勵孩子們做好事。10余年來,郭天西始終心系家鄉(xiāng)發(fā)展,招引項目帶動就業(yè),為家鄉(xiāng)基礎設施建設捐款捐物,為老人送年禮,關注未成年人教育,發(fā)起了“為父母寫一封信”等活動,獲評慶云好人之星。

3月16日,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總結表彰大會舉行,我登上了領獎臺,手握最佳愛心企業(yè)的獎牌,很榮幸也很溫暖。自己默默做的一些事被認可,能與這么多同樣奉獻愛心的朋友聚在一起,讓我充滿了繼續(xù)前行的力量,誰說微光不能成炬呢?

從事公益10余年,我始終愿做一束微光,能力雖有限,卻想盡可能帶給他人溫暖,帶動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

幫別人就是幫自己,母親的教導在我心里埋下善念的種子

我叫郭天西,今年53歲,生于慶云縣中丁鄉(xiāng)前大店村。自小家境貧寒,兄弟姊妹5人,我最小。孩子多,年景不好時,全家吃頓飽飯都是奢望。小時候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小的,破了縫個補丁接著穿。

生活貧寒,母親卻教會我與人為善。即便自家的面都不夠吃了,只要有人借,她總是很慷慨?!皫蛣e人就是幫自己?!边@是她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也許那時,我心里就埋下了善念的種子。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7歲那年,初中沒畢業(yè),我揣著母親給的100元錢,跟村里的幾位鄉(xiāng)親一起到天津賣菜。正是冬天,七八個人租了間平房,睡大通鋪,用點熱水都格外珍惜。凌晨出門,騎著自行車趕30公里路去批發(fā)市場拉菜,回來在人流多的路口擺地攤,一天能掙1元錢。40天沒回家,在外過了個春節(jié),拿著掙的40元錢回家,心里說不出的滿足。

賣菜賣了5年,從開始一天掙1元到后來一天掙100元。雖然可以滿足溫飽,但想改善家庭條件卻是杯水車薪。于是再一次從天津回來之后,就做了個決定:自己創(chuàng)業(yè)。

自己淋過雨就想為別人撐把傘,用創(chuàng)業(yè)帶動村民增收

那時,村里很多人都做金融器材生意,向銀行、單位推銷科目章。南方進貨,北方銷售,利潤可觀。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天南海北跑。入行第二年,我花了2萬元,在村里蓋起了用石頭做墻基的大瓦房。

自己淋過雨就想為別人撐把傘,手頭寬裕了,總想能為鄉(xiāng)親們做點事。在外跑生意時,接觸了一個生產無紡布包的項目,很多金融機構都在用,慶云卻沒有生產的廠子。當時,老家的人們過得并不富裕,男人外出打工,婦女在家照顧老人孩子,沒有別的收入。生產無紡布包是個手工活,正適合婦女干。

我聯系河北白溝的廠家,把這個項目引到了中丁鄉(xiāng),辦起了廠子,鼓勵家鄉(xiāng)的留守婦女都嘗試一下。一傳十,十傳百,方圓10公里很多村民都參與進來,活多的時候每人一天能掙100多元。

后來,我又從河北招引了一個企業(yè),合伙在村里開了個生產保險柜的廠子,也帶動了一批人就業(yè)??吹酱謇锶说纳疃紳u漸得到改善,我心里真高興。

離開老家心未走遠,為鄉(xiāng)親們辦事心里舒坦

2004年,因為孩子上學,我搬到了德州市區(qū)居住。雖然離開老家,心卻從未走遠,經常關注村里的發(fā)展,能多為鄉(xiāng)親們辦點事心里就說不出的舒坦。

2011年,聽說村里要修路,我?guī)ь^捐了3萬元,順便協調有關部門給村里改建了自來水。新修了路,通了自來水,再安上路燈就完美了。我又帶頭出資購買了120盞路燈,能人大戶也紛紛行動起來,捐資出力,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質的提升。

2017年,縣里成立扶貧助學專項基金,推行“三幫一”機制,結對幫扶貧孤學生,我毫不猶豫捐了2萬元。孩子們是國家的希望,這得帶頭捐。我也經常關注家鄉(xiāng)的大店小學,為了保障孩子們的飲水安全,我買了飲水機;為了讓他們出行安全,給300多名學生一人買了一頂小黃帽;還經常送些筆和本,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

對村里的老人我總想表達一份心意。從2015年開始,每年中秋、春節(jié),都給80歲以上的老人買份禮物。對生活條件差的,送些棉衣、棉被;對條件好的,買點茶葉,盡量選一些老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這樣他們接受起來心里也舒服。每年都是人未回禮先到,我不常在家,就想用份薄禮表達敬意和問候。我聯合慈善組織,為村里殘疾人捐了20輛輪椅。帶頭捐款,在村里發(fā)起成立了孝善基金,救急救困。還聯合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為村民義診。

愛心要傳承,教孩子們存善念、行善舉

3月12日,我將10幅有關德文化的字畫送到了大店小學,捐給學校用于打造文化長廊。這些字畫分別以尊師、孝親、感恩、禮儀等為主題,特別邀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德州學院教授馬健繪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齊魯師范學院學術委員、教授劉文海書寫。

這是我很早就想做的事。做公益尤其是對孩子們,不應停留于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將愛心傳遞,教給孩子們存善念、行善舉。這些想法也源于我對兒女的教育。

2013年,我放棄了外面的一些生意,轉型做一些投資項目,不再到處跑,就是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教育3個孩子。給他們提供好一點的教育條件,教他們懂感恩、知孝道。

有一年過生日,大兒子說要給我買禮物,我說你給我寫封信吧。每年生日、父親節(jié)都會收到孩子們寫的信,一直持續(xù)至今。字里行間能讀出他們深知父母的不易,也學會了感恩。我很感動,便把這種方式帶到了大店小學,給學生們送去了紙筆,讓學生們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每年學校開展評比。去年學校專門搞了一個多小時的直播,我從頭看到尾。孩子們在紙上道出了對父母的感激,讀到信的家長們欣慰地笑了,感動得哭了。

最近,我又在大店小學開設了一個愛心超市,學生們每做一件好事憑積分卡就可以兌換學習用品,還可以佩戴7天的愛心少年卡。傳統美德播新種,崇德向善遍地花,這副掛在愛心超市門口的對聯,說明了我的初衷。

“作為父親,您是我的榜樣和有力支撐,相信以后,我們仨也將是您的依靠!”再讀讀大兒子寫的信,不正是對我所做一切最好的回應嗎?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fā)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