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區(qū)新湖街道辦榮莊社區(qū)魯秀麗家庭:以孝為先傳家風“幸福家庭”兩代好兒媳

妻賢何愁家不富,子孝何須父向前。家住德城區(qū)司法局宿舍的魯秀麗今年54歲,她全部的中年時光都花費在侍奉公婆、照顧父母之中,在追求女性獨立的當下社會,因“孝親”犧牲事業(yè)和自由的她卻甘之如飴。

她說,“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一個家庭想要幸福和睦,就要相互支持照顧,不能吝嗇付出。自己如此,母親和婆婆更是如此,這是代代相傳的家風,也是家庭得以幸福向前的基石。


送夫參軍,母親獨自贍老撫幼

魯秀麗老家在平原縣,父母1953年結婚,兩年后村里傳來了招募志愿軍的消息。父親魯慶峰一腔熱血,躍躍欲試。沒等父親張嘴,母親就搶先表了態(tài):“你是窮苦出身,保家衛(wèi)國更應該挺身而出。你放心去吧,家里二老和孩子有我照顧,準出不了岔子?!备赣H參軍保家衛(wèi)國,母親一人擔起贍老撫幼的重擔。

1960年,母親帶著爺爺奶奶一起到海南島隨軍,三代人終于團聚。不久后,一家人卻又遇到了新問題。爺爺奶奶適應不了海南的濕熱氣候,吃不慣粗糙干硬的大米飯,睡不慣低矮悶熱的草窩棚,更聽不懂海南方言??鄲炛?,老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父親魯慶峰犯了愁,卻也無計可施。這時,母親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意外的決定:帶著公婆回老家。

“公婆一輩子拉扯兒女不容易,我不能讓他們生活得不舒心,否則孩子他爹也不能安心工作?!泵鎸址秽従拥馁|疑,母親這樣說。


家中遇難,婆婆帶奶奶住娘家

魯秀麗的婆婆劉志蘭也是一名軍嫂,為人寬厚、堅強。1966年,懷有身孕的劉志蘭到東北婆家探親,婆婆日子過得艱難,一再要求跟她回家。

家中拮據(jù),蓋不起房,劉志蘭干脆將婆婆帶回娘家一起生活。家中沒有多余的被子,她與婆婆擠在一個被窩里睡;沒有布票,她就把自己的衣服拿給婆婆穿。劉志蘭一邊照顧三位老人,一邊將三個兒女撫養(yǎng)長大。

1982年,魯秀麗的公公轉業(yè)回到德州,劉志蘭一家老小得以從農(nóng)村搬到城里。生活條件好了,劉志蘭不僅萬事都順著老人的心意,連丈夫每月的工資也交由婆婆管理。對此,鄰居們時常笑她“傻”,為何對婆婆比對親娘還盡心?劉志蘭笑呵呵地說:“我們一起生活了一輩子,從沒紅過臉,更沒吵過架。家庭和睦,丈夫的事業(yè)才能穩(wěn)定,孩子將來才能孝順、有出息?!?/p>


言傳身教,孝賢成就幸福家庭

“我的母親不僅關愛小家庭,心中更是有大愛之人?!濒斝沱愓f。魯家兄妹五人陸續(xù)成家后,母親便對他們約法三章:人是雙重父母,要孝順岳父岳母和公公婆婆;夫妻不可因家務事吵架,更不能惹老人生氣。謹記母親的教誨,婚后的魯秀麗同樣是人人夸的好兒媳、好女兒。

2012年,魯秀麗的公公糖尿病病情惡化,在長達四年的時間里,常需要住院治療,最嚴重時,內臟衰竭、雙腿潰爛、視網(wǎng)膜脫落。婆婆年邁,丈夫工作忙,魯秀麗便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守在病床前,直到公公去世。

2018年,魯秀麗的母親被確診為阿爾茲海默癥。忙碌了一輩子的母親,變得連燒水做飯都難以完成,后來連子女都認不清了。為了延緩病情的惡化,魯秀麗堅持每天上午、下午各兩小時,帶著母親外出散步。

“父親是家里的秤桿,母親就是那秤砣,是那定盤的星!”魯秀麗認為,在她的家庭中,女人不僅能頂半邊天,更是家庭的靈魂,是孩子們的主心骨。她生活在這個以“孝”為先的大家庭中,感受到的不僅是其樂融融的溫暖,更是滋養(yǎng)一生的大愛。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 攝影報道

德州新聞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wǎng)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wǎng)將及時處理。